時間✘│•↟│:2021-1-29 15:24:17
中國海油1月28日宣佈◕✘,“十三五”時期◕✘,我國海洋石油裝備製造水平躍上新臺階◕✘,以深水半潛生產平臺◕✘·▩₪、超大型FPSO(浮式儲卸油裝置)系統總體整合技術◕✘·▩₪、中心管匯等水下生產系統為代表的深水油氣裝備製造能力提升至更高水平·✘◕。
“深海一號”實現三項世界級創新
中國海油表示◕✘,深海是未來全球油氣資源的重要接替區·✘◕。據統計◕✘,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下◕✘,其中44%來自深海·✘◕。而深海油氣開發◕✘,除了風險和投入呈幾何倍數遞增外◕✘,裝備製造是關鍵瓶頸·✘◕。
作為我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油早在“十二五”時期就斥巨資打造了“五型六船”深水艦隊◕✘,實現了深海鑽探能力從3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然而用於深水油氣田開發的生產裝備仍停留在300米以內水深範圍·✘◕。
日前◕✘,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這是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領域的最新重大突破·✘◕。
中國海油陵水17-2氣田開發專案總經理尤學剛透露◕✘,“深海一號”能源站實現了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了10多項行業難題◕✘,堪稱我國海工裝備技術集大成之作·✘◕。
“‘十三五’期間◕✘,隨著以‘深海一號’能源站為代表的深水油氣裝備交付◕✘,我國半潛平臺船體總裝快速搭載和精度控制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海底管線鋪設等多項深水施工技術突破1500米水深難關◕✘,超大型深水裝備工程總包能力顯著提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鍾文軍說·✘◕。
浮式儲卸油裝置技術全面提升
在被視為海工裝備“皇冠上的明珠”的“海上油氣加工廠”——FPSO領域◕✘,“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將FPSO總體整合技術提升作為科技攻關優先方向◕✘,積極研發不同型別FPSO總體整合和全產業鏈技術·✘◕。
2018年5月◕✘,中國海油承攬的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67 FPSO成功在海油工程青島場地交付◕✘,開創了我國自主整合併成功交付世界級超大型FPSO的先河·✘◕。2019年12月◕✘,P70 FPSO成功交付◕✘,創造了國際超大型FPSO交付的新速度·✘◕。
與此同時◕✘,我國FPSO單點建造整合技術也獲得重要突破·✘◕。2020年5月◕✘,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和整合的中國最大作業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在青島場地交付啟航·✘◕。它採用了國際上技術最複雜◕✘·▩₪、整合精度最高的大型內轉塔單點繫泊系統◕✘,該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僅有4例·✘◕。
經過5年發展◕✘,中國海油已擁有FPSO達到16艘◕✘,規模與總噸位均居世界前列◕✘,成為我國海工裝備主力軍·✘◕。形成了從設計◕✘·▩₪、建造◕✘·▩₪、安裝◕✘·▩₪、除錯到運營管理◕✘·▩₪、升級改造的FPSO全生命週期管理能力◕✘,實現了作業海域從水深16.7米到2000米◕✘·▩₪、噸位從5萬噸級至35萬噸級◕✘·▩₪、船型從普通型到圓筒型◕✘·▩₪、繫泊形式從多點繫泊到單點繫泊的全覆蓋◕✘,抗冰◕✘·▩₪、抗颱風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型FPSO總體整合和全產業鏈技術獲得全面提升·✘◕。
水下生產系統實現國產化
業界普遍認為◕✘,深水油氣田開發裝備的“昨天”是乾式井口◕✘·▩₪、樁基平臺◕✘,“今天”是水下井口◕✘·▩₪、浮式平臺◕✘,“明天”是水下生產系統·✘◕。
從1996年起◕✘,流花11-1油田等我國南海部分油氣田◕✘,也陸續應用了水下生產系統◕✘,但幾乎所有的工程開發均由國外水下裝置供應商和工程承包商完成·✘◕。
2020年9月◕✘,在“深海一號”能源站船體完工前夕◕✘,由我國自主建造的首批1500米深水中心管匯成功交付◕✘,意味著我國深水中心管匯裝置製造能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經過5年發展◕✘,我國水下生產系統逐步完成了從簡單的水下終端到複雜的水下中心管匯◕✘·▩₪、從靶區300米以下淺水到1500米超深水◕✘·▩₪、從全部依靠進口到水下產品走出國門的跨越◕✘,基本掌握1500米水深水下生產系統設計和製造技術◕✘,實現水下管匯等系列關鍵水下產品的國產化應用·✘◕。
哈斯基中國生產及開發副總裁特雷西感慨✘│•↟│:“2013年以前◕✘,哈斯基投資荔灣3-1氣田水下生產系統時◕✘,幾乎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而在流花29-1氣田專案上◕✘,水下核心裝置的製造者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